中新网太原11月27日电 (王惠琳)26日晚,受时下大热的汉字听写电视节目启发,山西大学生“重温文化经典,共享诗词精髓”,读写经典古诗词,探讨大学生如何学习母语。
期间,大学生参与热情很高,但多数学生对古诗词的听写、背诵并不理想。
据主办方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生会生活部长李艳介绍,此次比赛意在让学生更加了解诗歌,发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。
此次比赛共有山西大学的27个学院参加,每个学院派5组成代表队参赛。比赛内容包括名句听写,诗词接龙,典故考察三部分。这些内容的百分之八十来自中小学语文的必修课程。
然而,在比赛现场,参赛学生的表现却并不乐观。名句听写部分唐代诗人崔颢的《黄鹤楼》“晴川历历汉阳树”的下半句“芳草萋萋鹦鹉洲”竟然有半数同学写错。词语接龙部分白居易《琵琶行》中“我从去年辞帝京”下半句“谪居卧病浔阳城”也有人答非所问。典故考察部分杜牧《泊秦淮》“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唱后庭花”中《后庭花》的典故更是鲜有人知。
对于比赛现场不甚乐观的成绩,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田凯说道。“比赛中很多都是高考的知识,长时间不看基本都已淡忘。我们还是希望有一门专门的课程教授我们语文,让我们形成更完善的体系,这毕竟是一个国语。”
国际政治专业学生梁思捷也表示,希望学校增加相应的汉语课程,学生可以通过兴趣爱好选择汉语的学习方向。
山西省语言学会副会长白平认为,当前大学汉语效果欠佳的原因可归结为两方面。“第一,学校在课程设置和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要求方面有责任的缺失。第二,学生自身对汉语学习兴趣的缺失。现代手机、互联网通信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冲击,造成人心浮躁。”
近日,中国人民大学将《大学汉语》课改为选修课,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,大学语文的改革也再次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。
针对语文教育的后续教育,白平认为“学校应加强语文的课程设置,做到因材施教。每个学院都应开设普及性的汉语课程,对学生进行普及性的训练。除此之外,在设置一些特殊课程如选修课和讲座,让有兴趣的同学参与进来。”